首页

国产调教在线sm

时间:2025-05-30 03:46:20 作者:中国航天史上最长任务开启 谁来接力“天问”? 浏览量:66816

  5月29日,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10年左右,如此长的任务周期,是否拉开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务的“双目标探测”探什么?有多难?天问二号的十年之约对于我们的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中国航天史上最长太空任务如何接力完成?

  第一棒:精度达到10.9环的发射

  十年“追星”之旅,“第一棒”至关重要。本次任务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逃逸轨道发射,对火箭的入轨精度要求更高。第一棒的发射任务水平怎么样?工作人员说,这次发射的精度比预想的还高。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张润红:天问二号探测器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它像一个接力赛,我这一棒已经圆满成功了,希望它后续的探测、采样、返回都能圆满成功。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韩思远:天问二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开展行星际取样返回,这次任务实施难度大,周期长、风险高,我们29日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但这只是我们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一共搭载了11台科学载荷,希望能够为相关小天体的认知起源和演化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发现。

  未来十年 天问二号要走哪些“路”?

  目前,天问二号任务的接力棒已经从火箭移交到了探测器上。发射入轨后,天问二号还将经历12个飞行阶段。这次任务是“双目标探测”:

  首先,天问二号要先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小行星2016HO3的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预计于2027年底,天问二号的返回舱将着陆地球。

  随后,天问二号的主探测器将再次利用地球的引力弹弓效应,飞向它的第二个探测任务目标——主带彗星311P,进行7年多的飞行和科学探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双目标探测”的两段任务可谓是一近一远、一冷一热。小行星2016HO3一直在地球附近“游荡”,而主带彗星311P彗星则位于距离太阳非常遥远的小行星带。天问二号探测器飞向2016HO3,要经受住近地区域太阳高温的“炙烤”,而飞向311P时,则要开始怀念此前的阳光了。这种“两重天”式的考验对探测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将会带回哪些有价值的宇宙信息?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天问二号任务新闻发言人 韩思远:我们现在对2016HO3小行星的认知,还处于对现有观测数据的一些计算以及仿真推演,我们也是针对这些不确定性采取了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方案,在实施策略上采取了“边飞边探边决策”的实施原则。

  天问二号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 李春来:据现有的资料,它的直径可能只有100米左右。这个小行星非常特别,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成分,来自哪里,有人说它可能是月球飞出去的,也有人说可能是在地球形成的时候还残余的原料,这个需要在探测完了以后,我们才会得到一些研究的结果。而这311P的成分是比较古老的,比较久远的,可能更接近太阳系早期的原始的成分,这个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兴趣和研究的一个对象。

  天问二号旅途近10年

  与“短期”任务有何不同?

  天问二号开启了我国首次对地外小天体的“双目标探测”,这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中国航天从“日积跬步”到“十年之约”,如此长的任务周期,和以往相对短期的任务相比有何不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张晓天:天问二号是我国行星探测工程当中任务周期最长、飞行距离最远的任务。这次超长时间的深空航行任务背后有很多的新的技术的突破。我们举两个例子,分别是自主的探测导航还有电推进。

  先说自主探测导航,探测器从伴飞到接触小行星的控制必须极其精准,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侧翻、碰撞等这样的意外。为此,天问二号采用了边飞边探测边决策的策略,相比以往的航天器,用更高的智能化的程度来去应对这样的挑战。

  再说电推进,因为整个任务周期长达十年,对航天器的动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问二号采取了离子电推进和化学推进综合使用的动力系统。电推进相比以往的靠推进剂的剧烈化学反应的推进,具有更好的效能,也能够节省更多的燃料。相比之下,它就特别适合长时间的深空航行。

  天问二号的任务周期跨度在十年,与之相比,之前嫦娥六号探月采样返回大概是两个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整个任务周期大约是两年,天问二号的任务周期比他们都要长得多。

  在如此长的任务下,除了前期要做足充分的准备之外,在这十年内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队伍,持续监测管理天问二号探测器的运行状态,这个与以往的地球卫星常年运行维护也不太一样。

  地球卫星在生命周期内,自身状态和功能任务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而天问二号在这十年当中要不断地经历新的环境,要不断调整飞行状态,保证精准地飞向两个探测目标,所以比以往的卫星长期运行维护的难度也要大。

  太空探索 年轻人才正不断涌入

  近10年的任务周期,让天问二号探测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周期最长的任务。长周期的任务接力不仅需要技术支持,更需要人才储备。目前,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除了年龄,人才类型也更加多元。面对航天装备制造技能人才的缺口,去年底,教育部在职业教育新专业中首次增设航天装备领域专业,在航空航天飞行器的加工制造和维修维护领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天问二号迈出了深空探测的新一步,这10年之约对航天人才储备意味着什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 张晓天:在这些新的技术突破的背后,首先是国家对深空探测这个领域持续的大力的投入和支持。除此之外,在全国两会中也重点强调了大力推动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咱们前面提到的自主导航技术、电推进技术、空间机构技术。现在都有很多商业航天企业也在大力的研发,逐渐成为国家航天的有效的补充,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活力。

  行星探测任务是周期非常长的航天探测任务,天问二号就到了十年,未来迈向更远的深空的时候,任务周期还会更长。为了能在这么长的周期下保障航天器任务的可靠实施,一定需要坚实的人才队伍。

  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刚入职的青年设计师成长为一个专业技术骨干,甚至是技术带头人。从近年的航天发射的直播中,我们也能看到队伍逐渐年轻化的趋势,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出现在了核心岗位上。

  未来随着航天任务越来越复杂,从设计到管理到加工制造,再到保障运行等等,方方面面都会需要更多的人才。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航天专业,加入航天行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40名台胞组团来厦门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

经过激烈的“认鸟大比拼”,本次比赛共观测记录到鸟类132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黑脸琵鹭,以及松雀鹰、蛇雕、领角鸮、褐翅鸦鹃、白眉山鹧鸪等1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

中新健康周报|中药龙头天士力易主 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被留置

各国大使、使节纷纷表示,此次“核合之旅”精彩难忘,中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经验、倡导的合作精神让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大使、使节们还分别介绍了本国在和平利用核技术方面的优先事项和重点需求,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核科技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发表观点意见。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发布提高部分对华301关税最终措施发表谈话

索尔海姆说,习近平主席的智慧体现在对中国发展全局的把握上。从推动生态治理到倡导高质量发展,从铁腕反腐到脱贫攻坚,再到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思想为驱动中国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副会长刘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曾经我们的产品以外销为主,香水在欧美国家是日常用品,但在国内相对小众。近年来,年轻群体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热衷于购买香氛产品,打开了国内市场。”该公司董事长张爱东说。

“双马”开球 马龙和马英九切磋球技

袭击发生后,警察赶到音乐厅,包围了事发现场,宇瞳被警方送回了学校,但与他同行的女孩不幸中弹遇难。宇瞳讲述,她是一名长笛手,1米65的个子,喜欢花样滑冰和普希金,爱穿橙色的衣服,性格很开朗。事发当天上午,两人还在一起吃饭。袭击发生前,她恰巧中途离开,宇瞳还叮嘱“快去快回”。女孩大概是在厅外遇到了枪击,警察说,“她全身都是被霰弹枪打的弹孔。”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